始于2020年春節的新冠疫情對世界經濟和旅游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,酒店業受到的打擊是最為嚴重的,在這兩三年此起彼伏的疫情中,酒店人猶如驚弓之鳥,人人自危,行業之不景氣已到史上至低。
始于2020年春節的新冠疫情對世界經濟和旅游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,經濟低迷、商務活動減少、旅游管控、旅游意念下降、逆全球化思潮等等,這些無不讓旅游人數大幅下降,旅游市場持續低迷。
酒店業受到的打擊是最為嚴重的,在這兩三年此起彼伏的疫情中,酒店人猶如驚弓之鳥,人人自危,行業之不景氣已到史上至低。疫情對酒店業影響如此之深,對其以后的發展必然也是深遠的,不論以后疫情常態化,或有幸得以根除,其在酒店業留下的烙印都已經形成。聯邦顧問研究認為,后疫情時代中國酒店業發展會有以下主要趨勢:
一、更加依賴數字化、信息化和互聯網,經過十幾年酒店管理的信息化、酒店銷售的互聯網化的發展,疫情的存在改變了酒店顧客的消費方式,酒店一條龍服務的模式已然打破,酒店傳統產品和社會上的消費產品都在平臺上買賣,以后顧客的消費習慣不會因為疫情消失而完全改變,酒店經營管理更加依賴數字化技術和互聯網平臺,也必然影響以后酒店產品的規劃設計。
二、酒店商務性質將持續淡化,疫情使得商務活動減少、商務活動形式的改變,商務客源在酒店中的比率會下降(不代表總量減少),商務酒店的規模會縮小,酒店的商務設施會精簡,酒店的標準化需求仍將持續降低,酒店的類型更趨于模糊,特色和人本要求則越來越高。
三、品牌化、集團化趨勢不變,不論是為了抱團取暖,還是為了銷售推廣、降低成本,品牌化、集團化都是必然之選;單體酒店的品牌化是大趨勢,而中國酒店的品牌化亦有相當規模,也大量存在品牌識別度不高,品牌同質化等問題,品牌之間的優勝劣汰競爭也在所難免。
四、旅游度假酒店市場還有空間,受出境游受限影響,中國本土旅游在非疫情時段生意普遍火爆,這一方面體現了休閑度假游需求市場的龐大,也體現了疫情激發了人們對身心健康、回歸自然的追求,對于發達區域的環城游、溫泉、濱海、鄉村和山地游的旅游目的地酒店,是明顯的市場機會。
五、酒店品質要求的回歸,中國酒店業已非常成熟發達,主題文化、酒店風格、功能特色經過多年的挖掘發揚,加上消費者也多是見多識廣,單憑“特色”是吃不開的,酒店發展最終還是要落到品質上來,這次疫情下來,拋棄了很大一部分非必要的商務旅行和出游需求,所剩下的部分是剛需,會更加選擇品質,酒店的“落后產能”終將被淘汰。
六、酒店投資更趨向理性,不論是通過資本擴張野蠻增長,還是通過酒店投資賺快錢的想法,在這兩年多來是傷得最重的,以后酒店投資人應該會更加重視單一確定項目的投資前景,來確定投資形式,此外因疫情原因,酒店業的存量已是過剩狀態,優化現有酒店存量是往后較長一段時間內的投資方向。
七、服務仍是王道,用工荒等因素的存在,酒店業的服務品質問題一直存在,疫情導致經營的不穩定,加劇了問題的嚴重性,而行業經驗告訴我們,服務管理水平是酒店經營好壞的關鍵因素,疫情讓酒店業優勝劣汰,酒店建設要回歸品質,高品質的酒店離不開高質量的服務,提升服務質量,完善服務項目才是成功經營之道。